找到相关内容470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五辑

    ,离欲、及忧喜苦乐等之过患,为离过德。具善心、惭愧等,及六种善法,为善心德。前三禅虽有功德,但不若四禅的功德善根深厚。  4.进退═如初禅例。  上明四禅竟。  、余论  有人专修禅定,而不谙...西域所将舍利,色,直上空中,旋环如,映蔽日光。”  “水贮舍利,色光明,腾焰不息。”  腾空、放光、出烟,大概是舍利的显异常态,惟未能证明这个现象与福报的关连性,只能说十分神妙而已。虽然经中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770231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佛学基础

    分之一。”  唐朝玄奘所述大唐西域记卷六说:  “(释种浴池)其北二十四、步,有无忧树,今已枯悴,菩萨诞灵之处。”  “四天王捧太子崒堵波侧不远有大石柱,上作马像,无忧王之所建也。....其柱中折仆...,直径七点英尺,其余阿育王石柱大都是七十英尺,或许就是折剩的部份了。水池也已干枯而很难辨认,沧海桑田,凭添几许思慕之情。  有关佛陀诞生时的瑞相,诸经论中记载十分详尽,如中阿含经卷八?未曾有法经说: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170235.html
  • 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

    愿曰﹕一、愿临终正念。二、愿不堕三途。三、愿人中托生  。四、愿童真出家。、愿不为流俗之僧。前身为徐陵,  听智者讲经,深有诣入,对  264页  智者亲立此愿。师闻愿已,不复还家,即往国清投章安...、弃贪----入道惭愧人,持钵福众生。云何纵尘  欲。沉没于情。已舍欲乐,弃之而不顾。如何还欲得,  如愚自食吐。诸欲求时苦,得时多怖畏,失时怀热恼。一切  无乐处,诸欲患如是。以何能舍之,得深...

    张圣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371069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causation)等问题外,顺著佛学重伦理学的脉络,所谓心理品质(mental quality)[96]的问题,应是值得被注意的。所谓心理品质,就佛学的观点,不外与人的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等“”的身心状态有关,而佛典中强调修证时,即在去除此,而使内心保有正念、明觉等程度或状态。此如同Wallace所指出的:在西方科学的历史发展中,对于心理疾病(mental illness)作深入探究,但对于心理健康(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圆觉经管窥(八)─普眼菩萨章之一

     本成佛道复无明,何时佛复生烦恼?  请佛开示秘密藏,永断疑悔[12]决定信[13]  诠释︰  [12]永断疑悔—「疑」者,之一,今金刚藏菩萨提出三惑,即疑法也。「悔」者,有二层意思,一是后悔的...头上劈下去,打得你天旋地转,打得你不知如何应对……。」  圆觉经管窥(十四~十七)─金刚藏菩萨章之(三~)、弥勒菩萨章之一  何金洲  慈云演音  第290期(1990.09)  页21-28  -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8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”,种障碍心灵成长的障,就是贪、嗔、昏沉睡眠、掉举懊悔、疑,就是断除这些。这些大概就是在“精进、喜”这个阶段就逐渐断除的,所以就很容易进入禅定。进入禅定,他就具备一些禅定的内容,就是“禅支”,有...Introduction就有介绍。它的Introduction又分两个部分,一个是General Introduction,是整个《相应部》的介绍,放在最前面;然后因为《相应部》分篇,就是“有偈篇”、“因缘篇”、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  • 法随念(Dhammanussati)

    ,掉悔,疑断,度诸疑惑,於诸善法,心得决定,远离,烦恼於心,令慧力羸,为障碍分,不趣涅槃。   (身念处)念於内息,繫念善学,念於外息,繫念善学,息长息短,觉知一切身入息,於一切身入息善学,觉知...。随念法能证得近行定。   [清净道论]: 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,亦宜独居静处禅思:   「法是世尊(一)善说,(二)自见,(三)无时的,(四)来见的,()引导的,(六)智者各自证知的」,...

    法増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784619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2)

    一心三观是要把一切诸法三谛圆融、法法三千之理,证悟实现于止观的一心上。止,是说禅定之消极方面:观,是说积极方面。有止就有观,有观就显止之用,以故欲成就止观,先当具缘、呵欲、弃调事、行法,...始教;“真德不空宗”当于终教:“相想俱绝宗”当于顿教;“圆明真德宗”当于圆教。教”和“十宗”其内容是一致的,但“教”是由法义判教的,“十宗”是就其法义之理趣而分的。这“教十宗”之判,正出于贤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6.html
  • 谈心的秘密--星云法师

    。如果能够泯除我们的妄心杂念,这个冤家便能与我们化敌为友,情同袍泽。 6.心如僮仆诸恼使 心像僮仆,受到客尘的驱使,向外攀逐,产生种种的烦恼。经上说我们的心有三毒、、十结、八十八使,乃至...心,充其量只不过是野狐禅的伎俩罢了!” 我们的心一会儿西川,一会儿东壠,南北奔窜,究竟安住在何处呢?大略归纳起来,我们的心就住在以下三个地方: (一)心住在欲六尘 人心最难驾驭的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4191038.html
  • 敦煌壁画中的杖具

    散坏诸阴,远离,志趣涅柴,疏有为业,故曰踪也。锡言采取,持是杖者,采取诸佛戒定慧宝,获得解脱,故曰采取。锡者成也,持是杖者,成就诸佛法藏,如说修行,不令缺减,悉具成就,故曰成也。”但从实际需要讲,...管的长度相等于锡杖总长度的约五分之一。   盛唐第446窟西壁龛外北侧药师佛,左手持玻璃药钵,右手握十二环锡杖。锡杖造型与前面几种又有所不同,杖头大环为桃形,顶端饰下大上下层宝珠,恰似佛经所云的...

    胡同庆

    |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60592494.html